大鱼大肉的春节已落下帷幕,不少市民的冰箱冷冻室里存了不少肉类。一起按营养专家的建议,为冰箱“清库存”吧!
冷鲜肉:两天内吃完
许多人以为,最新鲜的肉必须是现宰现吃。但中医院营养科副主任潘永却指出,冷鲜肉比现宰的肉口感更佳。冷鲜肉,又称“排酸肉”,是屠宰后冷藏在0℃~4℃条件下进行销售的肉类。潘永介绍,家禽牲畜在屠宰过程中处于惊恐的状态,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,影响肉的质感。因此,肉类屠宰后需放进0℃~4℃的低温区,冷鲜12~24个小时,让肉进行排酸,等代谢物分解完毕,肉质才会更好。
冷鲜肉最好两天内食用,超过两天则需放进低于0℃的冷冻室保鲜。
冷冻肉:一周内吃完
冷冻肉,则是存放于冰箱冷冻室的肉,温度低于-18℃。存放前,最好将肉按用量分块存放,并用保鲜膜封好,贴上购买日期标签。潘永介绍,在一定时间内,冷冻并不影响肉类的营养成分流失,只是口感变差。新鲜肉细胞含水量较多,纤维丰富,口感便嫩滑多汁。而冷冻导致肉中的水分流失,肉质变硬。
“所谓营养丢失是指蛋白质分解或B族维生素流失,俗称变质。放进冷冻室的肉只是相对降低了变质速度。此外,冰箱的低温虽能阻止细菌繁殖,但也无法保证杜绝耐寒微生物的生长。”对此潘永建议,放进冷冻室的肉最好在一周内食用完。
切忌反复解冻食用
影响肉质的关键因素是水分。冷冻时采用“速冻”的方式,可较好减少肉质水分的流失。同样,最好的解冻方式,也意味着水分流失最少。潘永建议,冷藏室解冻是最能减少风味和肉汁损失的解冻方式。
不过,冷藏室解冻肉耗时较长,即使是室温解冻也需耗上大半天时间。许多市民为了求快,采用热水冲洗、浸泡或微波炉解冻等解冻方式。在潘永看来,这些方式都会造成肉类水分较大地流失,B族维生素丢失更多,从而影响口感与营养价值。需注意的是,冷冻肉在解冻状态下比鲜肉更易滋生细菌,切忌解冻后再次冷冻。